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大少爺的家政課

聽說,總統府對面某女中,之所以規定學生必須在高二一整年上家政課的理由是:以前的學生都只會唸書不會煮飯,出國唸書時發現這樣不行,故趁著大家上大學前來上上家政課。

天曉得這傳說是真是假,我只知道我高二那年很愉快,終於找到一門課我可以拿九十幾分的。學會叉燒酥蛋塔水果塔戚風蛋糕麻婆豆腐等菜,還因此把零用錢貢獻給食品材料行,買了電動打蛋器蛋糕模,甚至一度考慮第一志願是師大家政系,可惜當初該系列為第四類組,不是我念得來的。

終於我也像那些在長江中被推的前浪,一跑就跑到了殺死食物兩次的國度唸書。念一次不夠,還來念第二次,重點是還帶了個書僮。

明明書僮念的高中應該也有不少校友出國唸書,但該「難笑」只有提供工藝課而無家政課。書僮對於高中工藝課的回憶是上課偷看黃色漫畫被抓到,關於這點,我在他拿槌子組書櫃的時候,得到證實,顯然除了看黃色漫畫外,他上課並不怎麼認真。不過書櫃這東西,一年組個一次就很多了,更重要的應該是煮飯洗衣等雜事,該「難笑」為什麼沒給學生上家政課呢?

交往之初,我曾聽說他曾經把阿牌西裝丟進洗衣機,結果洗得破爛。(大驚:西裝不是通常都要乾洗嗎?),又聽說他從來沒吃過整顆的枇杷(註:他吃到的都是剝好皮對半切又去籽附牙籤。),誇張到我經常轉述給眾友人聽的事蹟是:從冰箱拿出一顆水果,跟我說這顆梨子壞掉了,摸起來軟軟的,我正狐疑我明明沒有買梨子,轉身才發現那是顆上頭貼著'Pear'的葡萄柚。

幸好書僮也經歷過放洋的日子,仍具備把東西弄熟把衣服弄乾淨可以穿等基本生活技能。但是唸過書的都知道,可以pass跟拿distinction還是有差別的。力求上進的書僮還去上過兩期烹飪班,不過學的日本料理在大不列顛沒有太多用武之地。加上我的口味清淡,他無醬不歡且熱情奔放創意無限,會把冰箱裡的食物做一些匪夷所思的組合,末了我還是想閃開叫他讓(半)專業的來。

可是我的正職明明就不是念PhD in Culinary, 我也沒打算學廚房裡的人類學家放棄論文,開學後總不能每天烙個大餅掛在書僮身上吧?如果趕報告趕得昏頭轉向,總不能就放任家裡變成老鼠窩吧?

是以家政課開辦,一對一授課,各類洗劑要讀標籤,早上起來要擦窗戶,不然窗框會發霉;起床後要整棉被;浴室的磁磚縫發霉了,記得用某罐洗劑刷乾淨喔。

當然偶爾也會有不按課本演的時候。例如要作白醬該用低筋麵粉,他拿成做麵包的高筋麵粉;他不曉得做點心的量杯容量跟大同電鍋的量米杯容量不同,比例差點弄錯;有時還是得分隻眼睛瞧瞧他在廚房摸些什麼,同時心中默唸:材料沒多少錢,不要緊張,給他玩。希望哪天學生出師了,我就可以翹腳看paper了。

悲歡離合

某日清晨從睡夢中清醒,白先生的手機在響,霎時我睡意全消,連忙把他搖醒。幾秒鐘後理智開始運作,有他英國手機號碼的人不多,這個時間可能是台灣的銀行有事要聯絡。果不其然,台灣的銀行,趕著在台北時間下午三點半前聯絡他以便進行交易。

Trauma。即便經過了這些日子,睡夢中響起的手機鈴聲依舊會讓我心頭一驚。當初繁雜的治喪儀式,現在腦海裡早已模糊。那個早晨,從被窩中被電話叫醒、奔往急診室的片段,卻仍然歷歷在目。偶爾仍會夢到我爸,私心幻想現在成仙雲遊的他,無需護照,或許也會三不五時來英國探探女兒。

又是冬天來臨,島國迎接了嚴酷的寒流,前些日子才又得知兩位以前的同事失去至親,雖然說這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但是,但是,對於每個人子而言,那都是錐心之痛。總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感,還有那些來不及與父母共享的時刻。

身邊一個個朋友陸續跨過三十大關,有的面對父母老去的難題,有的則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或是為人父母。分享的照片從婚紗照變成全家福,雖然新生兒一個個都像外星人,作阿姨的仍舊企圖想從眉眼端倪間看看他們長得像誰。

悲歡離合,人生。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生活片段

一、咖啡

有人說,如果這世界上從此再也沒有咖啡,西方的知識界將會因此崩塌。
看似誇大其詞,但開學後,親眼目睹一位教授從早到晚喝了三杯;以及,我不得不在下午兩點再次投靠學校裡的咖啡店,忽視「不宜攝取太多咖啡避免骨質疏鬆」的警語。

地球某角落的咖啡農,謝謝你們支持文明世界運轉。

二、鑄鐵鍋

Le Creuset。

如果不是因為那部電影,我還會如此著迷於這沉甸甸又色彩豐富的鍋子嗎?

三、食譜

二廚說,他不喜歡總是按著食譜做菜。

可是,食譜是無數前人經過實驗修正的結果,它的存在必然有道理。何不先依著做了一兩次,再照著自己的意思修改?

看來,「文獻回顧」這件事,研究與烹飪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大同電鍋

儘管有了新歡,舊愛仍守在那裡。

是的,我都愛你們,請容許我的不忠。

五、健身房

抬頭從落地窗看那些跑步機上的人們,不禁想到弟弟養過的,在籠中的圈圈跑著的小白鼠,它,其實哪兒也到不了。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兩人生活開步走

你好,我是Ms. Wei,Mrs. Pai。乍聽之下有點讓人混淆,但是解釋過華人女性婚後保留原姓,也就懂了。白先生和我的姓氏用英文念起來都有些好笑的雙關:'Which Way?' 'This Way!' 而白先生某次被快遞問姓氏,他回答「派」,對方也就真的寫下Pie三個字。幸好最近沒有做派,不然日後鄉野傳說這裡住了一戶亞洲人,做派起家......

2011年,兩人生活開步走。

說來我們交往期間,很多日子都在遠距,即便同在台北,也多是從事都會男女約會吃飯看電影的活動,兩個人首次一起生活,就是到了千萬里外的倫敦。曾待過一年又先來三個月的我,自然對於環境熟悉得多,白先生上回造訪英倫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不過這位先生往國外趴趴走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語言使用無礙,基本生活也就還可以,接下來就是文化、社群帶來的刺激。我有時候想,兩人一起在國外生活,無所謂特別好壞甚至浪漫,夫妻間該磨合該適應的也不比人家少,甚至還多了異文化帶來的挑戰與衝擊。遠離彼此習以為生的支持系統,正是考驗的開始。

婚姻生活的新兵講這種老氣橫秋的話很奇怪,不過就當打預防針吧。

PT在11月的時候來訪,幾乎我的每張床,我都和她共享過:桃園家裡、新加坡巴黎旅行、台北濟南路住處、杭州南路,這次也在男主人抵達我家前鳩佔鵲巢。她說反正日後三五十年都要跟同一個人共享一張床嘛,先跟別人睡一下。空間、領域甚至身體的分享,或許正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基石。同居甚至結婚,屎尿屁甚是感冒病毒都有可能共享,也將兩人從輕飄飄的天上漫舞,拉到土中腳踏實地。

先前,倫敦的小小居所依著我的方式建立了運作規則,其中又大部分與關鍵字「省錢」、「懶惰」、「沒時間」、「沒駝獸」相關。例如洗澡時一開始流出的冷水要用水桶接起來沖馬桶;例如衣服要堆到一定的量再丟洗衣機,省水省電省洗劑;例如沙發反正沒人坐,穿過但是還不用洗的衣服堆在上面也無所謂......忽然這些規則必須加以改變,平常堆在書桌的那些紙張應該要分門別類收好、收據該有個抽屜置放、化妝品瓶罐得想個方式收納;兩個人帶來的書無法再繼續堆在牆邊了,不如去買個書櫃回來組吧?幸好白先生在消費稅VAT調漲日前抵達,恰巧又是折扣季,連著幾天要不是出門採購,就是上網手指採購,買完再一筆一筆輸入家計簿,感受寒天裡心臟揪一下的心情。

夯不啷噹地弄了一週,眼看下週就要開學,我又恢復了坐在桌前當「樂高人」(名詞釋義:屁股有個洞,壓在積木上就不起來,多用以形容圖書館中久坐唸書的考生。)「貌似」認真地追趕著落掉的進度。晚餐久未出現隨便煮煮的泡麵加蛋,煮完吃完後有人幫忙洗碗,當然還是要來拌個嘴,不然生活就像一碗白粥沒有醬菜,有些過於平淡。

下週開學,又該回去擁抱paper以及seminar了。「學生vs.人妻」比起「員工vs.人妻」,不曉得哪個比較辛苦(前者有時間,後者有賺錢),至於是否在為台灣的低結婚率貢獻一點微小的百分比之餘,又繼續貢獻出生率上的數字,這,就再說吧。在英國生的人,除非是英國公民的小孩,否則不具有英國籍,與屬地主義的美國不同,先生論文比較要緊。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最近的心頭好──Abel&Cole

會認識Abel&Cole其實很偶然,某日在同學的臉書上看到她大啖淡菜的照片,好奇一問是哪裡買的,她告訴我這家可以訂有機食物送到府服務的公司。瀏覽一下網站,每週收到一個蔬菜盒的設計看來不賴,而且也有賣海鮮肉品以及其他有機食物,運費比我去超市買菜後坐公車回來還便宜(現在比較沒辦法扛很重的食物走路回家了),價格比起我平常花在超市的金額,也沒有貴得太多,當時還有「第四盒菜免費」的特惠,頗吸引人。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加入的原因是大雪,一連下幾天雪,我連踏出家門都不想,更別提去超市了,如果在網路上動動手指就有人把菜送到家裡,聽起來頗適合我這個宅女。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有機」以及「食物里程」、「公平交易」開始關注,在超市買東西也會看看食物的來源。有次買了三顆裝的甜椒,紅黃綠三色都來自不同的國家,不知道背後有多少食物里程以及碳足跡。不如,就身體力行地來「吃在當地」吧!

一開始覺得比較麻煩的點是顧客無法指定食物送達的時段,後來發現這對我來說問題不大,一是我身為經常窩在家裡讀書寫字的學生,除非就那麼剛好在我出門上課時送達,不然我通常在家。二是食物送達的時間是早上的七點多八點,我多半已經起床吃早餐,在廚房看見黃色的貨車抵達門口,恰好可以下樓領箱子。

蔬菜箱的內容是配好的,我一開始選定小的,內含有蔬菜以及三種當季水果,雖然內容物都是依照當週的供應搭配,顧客還是可以依照個人喜好以及冰箱存量選擇請他們更換為其他蔬果。例如我對於球型甘藍菜(Brussel sprouts) 敬謝不敏,就將它列入我的「不愛清單」,某週紅蘿蔔用不完,也就在訂單確認日前請他們下週改送其他蔬菜。有機蔬果雖然外表歪七扭八,但煮起來口感較甜。又因為蔬菜是視供應量搭配,有幾次收到一些看都沒看過的菜,需要出動維基百科才知道名稱,該網站也很貼心地提供A到Z的蔬果食譜索引,教顧客用各式各樣的簡易方法煮食,而非將食物丟棄於垃圾桶中。某回我收到幾個顏色怪異的球根物,有些傻眼不知該如何烹調,幸好在家裡附近的有機商店看到其名為Beetroot,甜菜根也,可以佐以橄欖油鹽巴胡椒與其他根莖類同烤,這才恍然大悟,這以前只在地理課本上讀過的名詞,居然也可以成為我的盤中飧。倒是隔日「灌水肥」後,沖水時被顏色嚇了一跳,才知道原來甜菜根有「假性血尿」的副作用,哈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包裝,所有商品皆以可以回收利用的包材包裹運送,生鮮魚類的保冰盒內墊有羊毛製成的保暖墊,蔬果以牛皮紙袋個別裝,最後放在紙箱裡頭,用棉線及橡皮筋捆住,所有的包材皆可以在下次送貨員來的時候還回去,他們會再次利用。

訂了四五次,除了享受到第四盒免費的蔬果外,還不定時地會在箱子裡頭收到他們免費贈送的雞蛋、果汁,這禮拜還收到一瓶有機橄欖油!每週日晚上清空冰箱,等待隔天早上的包裹,逐漸變成生活中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不知不覺中,飲食也變得以蔬食為主,紅肉也吃得較少了。

最近BBC製作了一則專題,關注目前英國四大超市的擴張對於土地農業,甚至社區文化的影響(http://www.bbc.co.uk/news/uk-england-12039041) 這才忽然明白為什麼有些老師一提到Tesco超市就搖頭。如果廉價的食物背後需要付出許多代價,或許,我們也可以有些其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