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關於念博士這件事

大概我長得比較牲畜無害,走在歐洲街上還會被問路的那種臉(是說黑頭髮黃皮膚是外地人的機率很高啊,為什麼要來問我),最近,應該說2012開年以來,吸引了不少起心動念想念博士的人,來問我相關問題,而且清一色是女生。念到第二年,好像有比第一年懵懵懂懂的景況好一點,但又說不上來到底多的那點在哪裡。前幾天遇到一個同學,他苦笑地說覺得自己好像研究上沒什麼進展,我還安慰他至少寫了十幾本文獻探討啊,天曉得我也沒把握自己有比他好多少。

前兩天有個很可愛的妹妹也跑來問我類似問題,她後來發現自己無法接受每天坐在電腦/書桌前面一直唸書一直唸書的生活;對我來說那不是什麼大問題,我反而對於需要不斷講話跟陌生人開闢話題的社交場合很苦手,偶一為之可以,常常這樣真吃不消,而這是那位妹妹的專長。於是乎,我們都明白自己擅長與不擅長之處,也好。

又常有人問起我們家誰做飯,不管我或是書僮回答,通常會這樣問的是台灣人居多,然後好幾次伴隨著「你(太太)不是在唸書嗎?」的訝異。乍聽之下以為唸書跟煮飯好像是互斥事件,可是轉念想想,不管做什麼行業總是要吃飯吧?英國外食貴,自己煮很正常啊,而且只是我現在的職業是學生而已。當然有時候很想耍賴不煮時還是會跟書僮該該叫要他煮,但下一分鐘想到可能會等一小時才有得吃,而且菜裡可能還加了奇怪醬醬,就想說還是自己來好了。看來還是得百無一用,手無縛雞之力,才合乎「書生」的刻板印象,殊不知為了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與自己相處,大家都會發展第二專長,這也或許是我媽知道我自己蒸蘿蔔糕跟揉麵團,會那麼訝異的原因。

有時覺得學術界應該換個名字叫「知識工作者」,如同紡織工廠女工紡紗作線織布,在電腦前敲敲打打的學術勞工織的更像看不見的織品;又有時,我覺得自己像一尾蠶寶寶,吃了好多好多桑葉之後,吐絲結繭,要等到蠶蛹羽化的那天,才能重見天日。而那天,說不定是論文口試之時。

漸漸覺得人生的一切都只是過程,不管成功或失敗,他們沒有終站。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榮耀時刻



前幾天洗碗的時候偶然聽到這首老歌,心情還滿激動的。比起終極保鏢原聲帶裡的煽情,我更愛這首勵志到不行的芭樂歌。最近成了林書豪的粉絲,不只因為他可以神奇地從板凳最深處冒出來突然變成全隊主力,更因他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觸媒」,太熱血,也太漫畫。我不算是一個運動迷,我喜歡看的不是暴力打線豪華陣容,我比較喜歡那種兩邊拼戰對抗到最後什麼都不剩,只剩意志力與決心的情節(果然漫畫看太多)。

兩個人在此刻的際遇似乎不能再更極端了(嗑藥失志猝逝vs.迅速崛起暴紅),但他們都有了「生命中的榮耀時刻」。我最佩服林書豪的一點,是他似乎沒有迷失,在所有的訪問中他都強調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也不在乎這股狂熱會持續多久,贏球很重要,但甚至連這也不是他的最終目的,一個二十出頭的小毛頭可以有那麼好的心理素質真是難得。

這不是一個努力就一定能出頭天的時代,懷才不遇所在多有。失意時不灰心,得意時不忘形,好好活著,尋找自己生命中的榮耀時刻,也是一輩子的功課吧。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我們不要傷心了


昨天出門一整天,眼皮一直跳,書僮說可能是天氣冷,我以為是因為睡太少之故。很滑稽地拿暖暖包熱敷眼睛,卻也沒用。暗暗希望它不是什麼壞預兆。沒想到一回家開電腦就看到壞消息,頓時間兩個人心情都盪到谷底。睡前,書僮說想聽聽萬芳的歌「我們不是永遠都那麼勇敢」,聽完,我放了我比較喜歡的「我們不要傷心了」,看底下的註解,纔知道是因為逝去的朋友而誕生的歌。

一夜輾轉難眠,還做了惡夢。心情很是低落,對於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也不捨生者的悲傷。「到了這個年紀,我們真正開始必需面對死別。甚至不是長輩,而是同輩。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明白,這樣的傷心只會一直­繼續再發生,不會停下來。」即使明白這道理,心裡的難過還是那樣真實,不因理解而少痛幾分。

經歷過幾次類似的傷痛,後來對於生別離倒稍微看得開一些,彼此微笑揮手祝福,希望對方有更好的生活,即便不能常見面,還是可以互通消息,稍稍彌補無法長相左右的遺憾。至於死別,雖然可以想成對方雖然在同一班列車上,他的目的地先到了,下了車,我們彼此揮手,車還是得繼續向前。

只是經常還是會想:如果還能多一些些相聚的時光,該有多好?

想到去年夏天回台灣,兩歲半的姪女見著小姑姑我很是興奮,半夜醒來見我睡在旁邊,問我:姑姑,你從英國回來嗎?你從英國坐飛機回來嗎?姪女有大玩伴很開心,可我馬不停蹄地在邀約中趕場,有一天臨出門要去台北,我媽要姪女跟我說掰掰。

那孩子嘟著嘴說:「我不喜歡說掰掰。」

我媽第一個反應是小孩怎麼可以沒禮貌,那當下我忽然覺得,她不是在鬧脾氣。顧不得可能會遲到,還安撫姪女說等姑姑從台北回來就陪你玩。

兩歲半的孩子,總是被大人帶來帶去的吧,再怎麼好玩的遊戲,怎麼合拍的玩伴,都有說掰掰,各自回家休息的時候;就像再怎麼好玩的派對,也總有散攤的時候。

三十歲的大人,也不喜歡說掰掰,不喜歡玩得好好的卻非得要結束遊戲不可。只是我們也得收起惆悵,繼續往前,然後,把那些回憶好好收著,知道已經提早抵達彼岸的人,永遠可以在回憶裡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