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清燉牛肉麵與酸菜白肉鍋

前幾天夜裡夢見爸爸,不曉得為了什麼事情跟媽媽大小聲,回頭再來念我們。夢境太真實,以致於,花了幾秒鐘才回到現實。自從調了日光節約後,天亮得早,乍醒時看天大亮,不知身在何處。腦筋轉了轉,搞不好是老爸要提醒什麼事情,脾氣急又完美主義啊,他。

每週訂購的有機蔬菜盒上了新貨,牛羊大骨和雞骨架。見貨心喜,想說來訂個雞骨架熬高湯,也不用每次都靠高湯塊。以前在家,冬天到了,代表高湯的季節也到了。高湯粉在我家無用武之地,總有個什麼時候,老爸一個人早起,去市場買回牛或豬大骨,拿家裡那隻只剩一邊耳朵的快鍋,熬上七八個小時。通常在下午四點,一個有點餓,吃點零食就好的時間,我會被叫到樓下,和爸爸一起把大骨邊的餘肉剝下來,熱呼呼地沾醬油膏吃。然後大骨繼續熬著,熬到湯頭變白,靜置一晚後,氣溫會讓油脂凝結浮在上頭,撇掉後分裝,煮蘿蔔吃火鍋都好用。

家裡的廚房歸媽媽管,但是牛肉麵歸爸爸管。我愛吃清燉牛肉麵勝過紅燒的,還自以為內行地說,就是要清燉才吃得出牛肉好不好,湯頭有沒有加味精。事實上,我舌頭哪有那麼靈敏,大抵是撒嬌,要吃爸爸做的菜,偶爾享受當掌上明珠的滋味。愛吃的牛肉不全是瘦肉,帶點筋也帶點肥,簡單用蔥薑米酒提味,是不是還放點香料滷包,我也忘了。只記得我也喜歡清湯加細粉,覺得那硬是比加麵來得好吃。

冬天的另一個重頭戲是酸白菜。老爸的死黨是外省第二代,小時候還去過那講一口京片子的奶奶家玩,食譜與作法從他們家傳來的,還說要天氣夠冷時才能作。記得每到12月,媽媽就會去跟認識的農家買大白菜,一次買個十幾二十顆,放在樓上陰乾。有好幾年,老爸都選在元旦清晨開工。打定主意不給你作狂歡後補眠,把瓦斯桶跟大鍋子、快速爐提上頂樓,在家裡的陽台上,先把白菜對剖,然後進開水裡略汆燙,依序進陶甕或塑膠箱裡頭排排放好,加進米酒,蓋上破掉的棉內衣防灰塵蚊蠅,上頭用大石壓著。過了幾個星期恰是農曆新年,拿顆酸白菜切絲,配上高湯,還有拜拜用的三層肉,啊,人間美味。為了吃到酸白菜,要在寒流來的冬天上陽台把手伸進發酸的漬液這種事,完全不算什麼啊!而這種醃漬品作火鍋,如果沒有足夠的「油ㄘㄨㄛ」,沒兩三下就餓了,一定要配上高湯,再來一把粉絲,才能囤積熱量抵擋寒冬。

想歸想,只是爸爸走了之後,媽媽吃素,昔日好菜亦不復見。蔬菜高湯多半清淡有味卻無油,加上媽變得更忙碌了,偶爾在家做飯,看到她用的也是罐頭高湯。有一回,我看見冰箱裡還有自家作的高湯冰塊,提議說,既然大人們在家都吃素了,不如拿來煮稀飯給唯一還吃葷的小姪女吃吧!媽說那不是給小姪女的呀,那太油了,那是爸準備給我們吃酸菜白肉鍋用的。

兩個冬天過去了,一直沒再做酸白菜。或許,今年冬天想爸爸的時候,我會在夠冷的倫敦醃個幾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